鐵人賽 Day 4 使用 NodeJS 模擬發送 Network 攔截的請求

本系列文章所討論的 JavaScript 資安與逆向工程技術,旨在分享知識、探討防禦之道,並促進技術交流。
所有內容僅供學術研究與學習,請勿用於任何非法或不道德的行為。
讀者應對自己的行為負完全責任。尊重法律與道德規範是所有技術人員應共同遵守的準則。
在瀏覽器中觀察請求只是第一步,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在瀏覽器外重現這些請求。
本文將帶你用 Node.js 模擬 NetWork 捕捉到的請求,並解析 Headers 與 Cookie 的細節,讓你能在模擬的過程中靈活操作並驗證請求結果。
為什麼需要透過 Node.js 來模擬請求?
能模擬發送請求的方式眾多語言都可以達成,因為NodeJS環境與瀏覽器JavaScript環境類似,能讓讀者不用理解其他語言的程式碼。而且可以將模擬的請求寫成腳本快速驗證及方便修改參數及測試。
安裝NodeJS環境
可以參考 nodeJS 官網的安裝教學 https://nodejs.org/zh-tw/download
驗證是否安裝成功
MAC
在Terminal輸入 node -v 有看到版本號及安裝成功。
Windows
在CMD或PowerShell 輸入 node -v 有看到版本號及安裝成功。

NodeJS 模擬發送請求的方式
在NodeJS中有多種發送請求的方式。
http/https
是 Node.js 內建的模組。
- 無需額外安裝
- 使用的是回呼函數模式無使用Promise
http2
是 Node.js 內建的模組,用來處理 HTTP/2 的請求和回應。
- 不需要額外安裝
- HTTP/2 相較於 HTTP/1.1 有明顯的效能提升
- 使用的是回呼函數模式無使用Promise
Fetch
- 與瀏覽器Fetch通用
- 使用 Promise 支援 async/await
- Node 18版本之後即有內建
Axios
- 使用 Promise 支援 async/await
- 需要額外安裝套件
本系列文章會使用Fetch進行模擬請求操作,因為可以從Network複製相對應的Fetch程式碼,若需要用其他方式模擬(Python)需要自行改寫,或利用網路上Curl的轉換工具進行程式碼轉換即可。
從Network取得Fetch請求程式碼
複製 NodeJS Fetch 程式碼
在Network中Fetch請求點下右鍵 > Copy > Copy as fetch (Node.js) 即可複製NodeJS的程式碼。

這樣就能將請求的程式碼放到檔案當中。
fetch("https://xxxxxxxxxx", {
"headers": {
"accept": "*/*",
"accept-language": "zh-TW,zh;q=0.9,en;q=0.8,en-US;q=0.7",
"cache-control": "no-cache",
"pragma": "no-cache",
"priority": "u=1, i",
"sec-ch-ua": "\"Not;A=Brand\";v=\"99\", \"Google Chrome\";v=\"139\", \"Chromium\";v=\"139\"",
"sec-ch-ua-mobile": "?0",
"sec-ch-ua-platform": "\"macOS\"",
"sec-fetch-dest": "empty",
"sec-fetch-mode": "cors",
"sec-fetch-site": "same-origin",
"cookie": "session=xxxxxxxxxx;",
"Referer": "https://xxxxxxxxxx"
},
"body": null,
"method": "GET"
});
存檔(4-1.js)後在Terminal使用node即可執行。
node 4-1.js

但是會發現執行成功但是沒有任何的結果輸出也沒有錯誤訊息,是因為這段代碼只是發送請求,對於結果的回傳沒有顯示。
簡單包裝 Fetch
我們這邊可以將程式碼改寫一下。
const run = async() => {
const response = await fetch("https://xxxxxxxxxx", {
"headers": {
"accept": "*/*",
"accept-language": "zh-TW,zh;q=0.9,en;q=0.8,en-US;q=0.7",
"cache-control": "no-cache",
"pragma": "no-cache",
"priority": "u=1, i",
"sec-ch-ua": "\"Not;A=Brand\";v=\"99\", \"Google Chrome\";v=\"139\", \"Chromium\";v=\"139\"",
"sec-ch-ua-mobile": "?0",
"sec-ch-ua-platform": "\"macOS\"",
"sec-fetch-dest": "empty",
"sec-fetch-mode": "cors",
"sec-fetch-site": "same-origin",
"cookie": "session=xxxxxxxxxx;",
"Referer": "https://xxxxxxxxxx"
},
"body": null,
"method": "GET"
});
console.log(await response.text())
}
run()
模擬請求成功
將Fetch包裝成函式並使用async/await等待執行成功後將返回值輸出。

這時就成功發送請求並輸出回傳結果。
Request Headers 參數說明
最常使用的分別為User-Agent、Cookie、Authorization、Referer
User-Agent
這欄位是請求的用戶端身份訊息 如系統、瀏覽器版本...等,大多數網站會檢查這個欄位。
Cookie
絕大多數網站的登入資訊SessionID在此,請勿輕易把Cookie內容給別人,後果會非常嚴重。
Authorization
Bearer Token 通常為API Token驗證欄位。
Referer
表示這個請求是從哪一個頁面發出,某些網站也會檢查這個欄位。